文/婷妈股票杠杆怎么玩
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,是不是总觉得头疼?
以前那个黏着你说悄悄话的小不点,突然变得爱关门、爱顶嘴,日记本藏得严严实实,手机屏幕恨不得贴在脸上。
你想关心他,问问学习问问朋友,他却不耐烦地说“别管我”;你偷偷翻了他的书包,想看看有没有“不该有的东西”,结果被发现后,孩子跟你冷战了好几天。
其实啊,青春期的孩子就像要破壳的小鸟,渴望有自己的小天地,这时候父母要是总想着“掌控”,反而会把孩子推得更远。
把握好边界感,不越界、不插手,才是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秘诀。
1、给孩子留块“自留地”,别闯进他的私人空间
青春期的孩子,特别在意“自己的地盘”,可能是一个带锁的抽屉,可能是房间里那扇总关着的门,也可能是手机里的小秘密。
展开剩余80%这时候父母要是总想“查岗”,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。
表姐家的儿子上初二,有天表姐收拾房间时,发现儿子枕头下有个带锁的本子,她好奇之下撬开锁,发现里面记着孩子对班级女生的好感。
儿子发现后大发雷霆,说“你凭什么看我的日记”,之后半个月没跟表姐说过一句话。表姐委屈地说:“我不就是想多了解他吗?”
其实表姐的心情能理解,但做法确实越界了。
反观小区里的张阿姨,她女儿上高中后,房间门总关着,张阿姨从不多问,只是敲门时会说“我进来放个水果”,得到允许才进去。有次女儿主动跟她说:“妈,我们班有个男生追我,我有点烦。”
张阿姨没批评,只是说“这说明你优秀啊,不过你心里得有数,啥时候该干啥事”。女儿听了反而愿意跟她聊更多。
孩子的私人空间就像他们的“心理安全区”,父母守住不闯入的边界,孩子才敢敞开心扉。
别总想着“孩子是我生的,我还不能看吗”,尊重他的小秘密,给他留块“自留地”,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信任,关系才能更融洽。
2、少点“我为你好”,别替他做所有决定
“我为你好”这句话,几乎每个父母都对孩子说过,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这句话有时候像道枷锁。
他们渴望自己做选择,哪怕错了也想试试,父母要是总包办代替,只会让他们更叛逆。
老李的儿子想报美术班,老李觉得“学美术没前途”,非要他报奥数班,还说“我这都是为你好,以后考大学才有用”。
结果儿子上课总睡觉,奥数没学好,还偷偷在课本上画画,成绩一落千丈。老李叹着气说:“这孩子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呢?”
而朋友阿敏在女儿选兴趣班时就做得很巧妙。女儿想学街舞,阿敏觉得“女孩子学芭蕾更优雅”,但她没强迫,只是说“街舞练起来挺累的,你想清楚了就去试试,要是中途想放弃,也得跟我说声”。
女儿学了半年街舞,虽然晒黑了不少,但整个人更开朗了,还主动跟阿敏说“妈,我知道你担心啥,我会平衡好学习和跳舞的”。
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学走路的小兽,总得自己摔几跤才知道路该怎么走。
别总用“为你好”当借口替孩子做决定,给他试错的机会,哪怕选错了,也是他成长的一部分。守住“不包办”的边界,孩子才能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
3、别把“期望”变成“压力”,接受他的“不完美”
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优秀,但要是总拿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比,或者用过高的期望压着孩子,就很容易越界。
王大哥总对读高一的女儿说“你必须考进年级前五十,不然以后考不上好大学”,女儿每次考试前都失眠,有次没考好,哭着说“我真的尽力了,你为什么总不满意”。
王大哥当时没当回事,直到老师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总走神,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而刘梅家的儿子,成绩中等,亲戚从不说“你要考多好”,只是说“你尽力就行,哪怕考砸了,回家也有热饭吃”。
有次儿子考得特别差,主动说“妈,我对不起你”,亲戚笑着说“你努力了就好,下次咱们再找找原因”。后来儿子反而更用功了,说“我不想让你失望”。
父母的期望要是超过孩子的承受力,就成了越界的压力。
别总盯着孩子的成绩、排名,接受他可能“不够优秀”,守住“不苛责” 的边界,孩子才能在轻松的氛围里成长,反而可能给你惊喜。
写在最后
和青春期孩子相处,就像放风筝,线太紧会断,太松会飞,把握好松紧度,才能让风筝飞得又高又稳。
边界感不是“不管不问”,而是“该管的管,不该管的不插手”——尊重他的私人空间,不替他做决定,接受他的不完美。
别害怕孩子“离开”你,青春期的叛逆,其实是他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。
守住边界,不越界,孩子才能在信任和尊重里,慢慢长成有主见、有担当的大人。
(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我是@婷妈alan股票杠杆怎么玩,国家认证育婴师、家庭教育讲师,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,欢迎关注我,一起陪伴孩子成长。
发布于:广东省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_配资公司排名_配资公司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